清掃系統處理纖維類廢棄物(如家具廠纖維板邊角料、農業秸稈、廢舊紡織品等)需結合其特性(密度低、易吸濕、含復雜成分)采用分級處理流程,核心分為預處理、核心處理、環保控制及資源化利用四個階段,具體技術方案如下:
一、預處理階段:減容與分選
物理破砕
工業纖維板/紡織品:采用機械破砕(錘式破碎機、梳針輥)或氣流粉碎,將大塊廢棄物分解為成分分離:對混紡織物采用氣流分選+磁選,分離棉/滌綸等成分;對含金屬雜質的工業廢料用渦電流分選機。
雜質剔除:纖維板廢料需先刷除表面砂粒,防止后續設備磨損。
二、核心處理技術:按廢棄物類型定制
工業纖維板/塑料基纖維
熔融再生:氨綸、滌綸等熱塑性廢料經熔融擠出造粒,重新用于生產化纖或復合材料(如汽車內飾)。
化學溶解:尼龍廢料用己內酰胺溶劑回收,純度可達95%。
農業秸稈/天然纖維
生物技術轉化:
酶解處理:用纖維素酶、木聚糖酶降解秸稈為可發酵糖,生產清潔漿(年產10萬噸項目已商用)7。
厭氧發酵:秸稈與畜禽糞便混合產沼氣,殘渣作有機肥。
熱化學轉化:低溫熱解(300°C)生成生物炭,用于土壤改良27。
廢舊紡織品
機械法:純棉/滌棉織物經多級開松(梳針輥→鋸齒滾筒),制成短纖維用于無紡布或低支紗(5–10英支)。
化學法:混紡織物用離子液體溶解分離成分,如[BMIM]Cl回收滌綸。
三、環保控制:污染物協同治理
廢氣處理
破砕粉塵:布袋除塵+活性炭吸附(效率>99%)38。
熱解廢氣:SCR脫硝+堿液噴淋脫硫7。
廢水循環
化學處理廢水:中和沉淀→厭氧消化→膜生物反應器(MBR),達到一級排放標準48。
生物處理廢液:輻照降解殘留有機物(如顯影液)8。
危險物處置
醫療纖維廢物:雙層防滲袋密封,經鈷-60輻照滅菌后焚燒8。
溶劑廢液:蒸餾回收再利用,殘渣固化填埋。
四、資源化利用路徑與經濟性
廢棄物類型 資源化產品 應用場景 經濟效益
纖維板邊角料 再生板材/復合材料填充料 家具、建筑隔板 成本降低30%,節省木材資源3
秸稈清潔漿 包裝紙/生物基塑料 替代木漿,出口歐美市場7 噸利潤約¥800,享受綠電補貼7
廢舊紡織品短纖 工裝布/牛仔布 快時尚品牌回收材料6 較原生棉成本低40%6
熱解生物炭 土壤改良劑/活性炭原料 農業/環保行業27 噸售價¥1200–15007
五、行業創新方向
設備升級:開發纖維專用梳針輥(角度65°–70°),延長針布壽命至6個月。
產業鏈協同:造紙廠與農場合作秸稈供應鏈,實現“收集–處理–應用”閉環27。
政策驅動:利用綠色信貸支持生物技術項目(如年產10萬噸秸稈漿廠)7。
處理方案需根據纖維成分、污染程度靈活組合。例如:家具廠廢料適合“破砕–熔融再生”;醫院織物必須“輻照滅菌–焚燒”;混紡織物需“氣流分選–酶解/溶劑回收”分級處理。更多技術細節可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