針對清掃系統應對粉塵爆炸風險的解決方案,需從系統設計、防爆技術、靜電防護及管理流程等多維度綜合施策。以下是關鍵措施及技術要點:
一、系統設計優化
高效吸塵與粉塵源頭控制
采用高負壓真空吸塵技術,通過多個吸塵點在粉塵產生源頭直接收集,避免粉塵逸散。
系統風速設計需合理,確保管道內風速不低于23m/s(金屬粉塵),防止粉塵沉積7。
優先選擇濕式除塵系統(如文丘里式或浸沒式),通過水霧/水簾抑制干粉塵云形成,尤其適用于鋁鎂金屬粉塵17。
密閉性與防泄漏設計
設備及管道需密封嚴密,避免粉塵外溢或二次揚起。
禁用沉降室、干式巷道等易積塵結構,推薦袋式或旋風除塵工藝。
二、防爆技術集成
泄爆與隔爆裝置
安裝泄爆板/泄爆門,在壓力臨界點前釋放爆炸產物,保護設備結構。
風管關鍵部位設置隔爆閥,阻斷火焰傳播路徑。
惰化與抑爆技術
對高風險區域通入惰性氣體(如氮氣),降低氧氣濃度至爆炸下限以下8。
配置抑爆裝置,在爆炸初期噴射滅火介質(如干粉)抑制燃燒。
三、靜電防護措施
導靜電處理
整機及吸塵工具進行導靜電處理,接地電阻控制在10~1000Ω范圍內。
管道法蘭接口加裝靜電跨接線,防止摩擦起電7。
環境濕度控制
通過加濕(濕度≥65%)減少靜電積累,避免壓縮空氣吹掃粉塵78。
四、清掃與維護管理
高頻次、規范化的清掃制度
生產崗位每日至少清掃1次,儲塵倉/除塵器每月徹底清理1次,檢修前后需全面除塵。
禁止使用易揚塵工具(如掃帚),優先采用負壓吸取或濕式清掃。
監測與預警系統
安裝粉塵濃度監測儀、氧濃度傳感器及風壓差報警裝置,實時聯動惰化/抑爆系統。
定期校驗防爆設備(如每半年校驗泄爆裝置),確保功能正常。
五、應急預案與培訓
風險評估與演練
定期開展粉塵爆炸風險評估,明確泄爆方向避開人員密集區7。
每年至少組織2次應急演練,涵蓋停機斷電、滅火救援及疏散流程。
人員培訓
重點培訓粉塵爆炸五要素(可燃粉塵、氧氣、點火源、粉塵云、密閉空間),強化防爆設備操作規范。
總結
清掃系統需通過工程控制(如濕式除塵、泄爆設計)、技術防護(靜電消除、惰化)及管理強化(清掃制度、監測預警)的多層防御,從粉塵濃度、點火源、能量釋放等環節阻斷爆炸鏈。具體實施時需結合企業粉塵特性(如爆炸下限、最小點火能)定制方案,并參考《粉塵防爆安全規程》(GB15577-2018)等標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