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粉塵收集效率測試的主要方法及實施要點,綜合工業標準與實踐經驗整理而成:
?? 一、濃度對比法(直接測試法)
原理:通過測量除塵設備入口與出口的粉塵濃度差計算效率。
步驟:
采樣點定位:
入口采樣點:距除塵器進口≥5倍管道直徑的直管段。
出口采樣點:距除塵器出口≥3倍管道直徑處,避免氣流擾動。
等速采樣:
使用粉塵濃度檢測儀(如激光粉塵儀或β射線儀),確保采樣氣流速度與管道內流速一致。
濾膜稱重法:采集粉塵后稱重,計算濃度(如:入口濃度g?,出口濃度g?)。
效率計算:
η = left(1 - rac{g?}{g?} ight) imes 100%η=(1?
g
1
?
g
2
?
?
)×100%
適用場景:袋式除塵器、靜電除塵器等固定設備。
?? 二、重量法(物料衡算法)
原理:對比收集粉塵量與系統總粉塵量。
步驟:
粉塵收集:
記錄除塵器灰斗收集的粉塵重量G?(如袋式除塵器的濾袋清灰后稱重)。
總粉塵量測算:
通過投料量或粉塵產生源強度估算入口總粉塵量G?。
效率計算:
η = rac{G?}{G?} imes 100%η=
G
1
?
G
2
?
?
×100%
適用場景:適用于粉塵可定量收集的系統(如旋風除塵器)。
?? 三、分散度效率測試
原理:分析不同粒徑粉塵的去除率,評估設備對細微顆粒的捕獲能力。
步驟:
粒徑分級采樣:
使用安德遜移液管法或激光粒度儀,分離入口/出口粉塵的粒徑組分7。
分級效率計算:
對每組粒徑(如0-5μm、5-10μm)單獨計算效率。
關鍵指標:
呼吸性粉塵(PM2.5~PM10)去除率,需≥80%方符合職業衛生標準。
?? 四、動態性能測試(針對可清潔濾料)
原理:模擬粉塵堆積與脈沖清灰過程,測試壓降變化與殘余粉塵量。
設備:FilTEq FEMA1測試系統(符合VDI/DIN 3926、ISO 11057)28。
步驟:
恒壓差清灰:
粉塵加載至設定壓差→觸發脈沖反吹→記錄清灰后壓降。
殘余粉塵量檢測:
稱量清灰后濾料殘留粉塵,計算脫落率8。
適用場景:袋式除塵器濾料性能驗證。
?? 五、測試注意事項
采樣代表性:
避免在彎頭、變徑管附近采樣,防止粉塵分布不均7。
濕度影響:
高濕環境需預處理氣體,避免濾膜堵塞。
標準合規性:
國內項目參照《GBZ/T 192.1-2007》工作場所粉塵測定標準7;
國際項目需匹配ISO 11057或ASTM D6830-0228。
?? 附:主要參考標準
標準號 名稱 應用重點
GBZ/T 192.1-2007 工作場所空氣粉塵測定 濾膜稱重法、分散度測試7
ISO 11057 可清潔濾料性能測試 動態清灰效率8
VDI/DIN 3926 濾料過濾特性測試 壓降-清灰循環分析2
建議根據設備類型(如集氣罩、袋式除塵器)和場景(車間/實驗室)選擇測試方法,并優先采用重量法與濃度法交叉驗證以提高準確性。如需完整設備操作細節,可進一步查閱568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