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是粉塵性質分析的核心檢測項目分類及說明,綜合自多個專業來源:
?? 一、物理性質檢測
顆粒度分布
檢測內容:粉塵粒徑大小及占比(如PM10、PM2.5)。
方法:激光衍射法(ISO 13320)7、沉降法或篩分法。
意義:影響粉塵在呼吸道的沉積位置及爆炸風險。
比表面積與密度
檢測內容:單位質量粉塵的表面積、真密度與堆積密度。
意義:比表面積越大,爆炸風險越高;密度影響沉降速度。
濃度檢測
類型:總粉塵濃度、可吸入粉塵(PM10)、細顆粒物(PM2.5)。
方法:濾膜稱重法(GBZ/T 192)、β射線吸收法(實時監測)。
?? 二、化學性質檢測
成分分析
關鍵指標:游離二氧化硅(SiO?)、重金屬(鉛、鎘等)、有機物(多環芳烴)。
方法:
X射線衍射(XRD)分析晶體礦物。
焦磷酸法測游離二氧化硅(GBZ/T 192.5)。
原子吸收光譜/ICP-MS測重金屬。
可燃性分析
檢測項:水分含量、揮發分、灰分(GB/T 6284)7。
意義:水分過高抑制爆炸,揮發分高則易燃。
?? 三、爆炸特性檢測(針對可燃粉塵)
爆炸參數測試
最小點火能量(MIE):點燃粉塵云所需最低能量(ASTM E2019)17。
最小爆炸濃度(MEC):可爆粉塵云的最低濃度(GB/T 16425)37。
最大爆炸壓力/壓力上升速率:評估爆炸威力(GB/T 16426)17。
著火溫度
粉塵云最小著火溫度(GB/T 16429)7。
粉塵層最小著火溫度(GB/T 16430)7。
?? 四、檢測標準與規范
國內標準:
GBZ/T 192系列(工作場所粉塵測定)。
GB/T 17095(室內可吸入顆粒物標準)。
國際標準:
ISO 6184(粉塵爆炸測試)3、ASTM E1226(粉塵爆炸性評估)67。
?? 五、注意事項
樣品要求:需代表性采樣,密封防污染。
機構資質:選擇具備CMA/CNAS認證的實驗室(如訊科、中析研究所)468。
動態更新:納米粉塵等新型污染物需適配最新檢測技術。
引用來源:
物理/化學性質分析 121011
爆炸特性檢測 1367
標準與流程 24710
建議企業根據生產場景(如金屬加工、煤礦、化工)選擇針對性項目,并定期復檢以防控風險。